海派瓷刻
作者:匠客工场 创建时间:3年前
瓷刻,被誉为瓷盘上的刺绣,
它以刀代替针线,
在瓷器釉面上刻出生动绘画。
这既是非物质遗产传承,
也是海派文化的创新。
瓷刻介绍
瓷刻也称刻瓷,它以刀代笔,在瓷器釉面上錾刻出生动、优美的书画。现代意义上的瓷刻始于清初,据传当时皇帝兴之所致,会在白瓷上题诗写字,为了将帝王书画永久地保留在瓷器之上,“造办处”的工匠们就琢磨着用当时最硬的“老钢”,在瓷器上雕刻山水、花鸟、草虫等。瓷刻,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的瓷器装饰艺术。
瓷刻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民间工艺。它是在上釉烧成的洁白坚硬的素色釉面上,用钨钢刀或金刚石刀镂刻书、画的一种工艺品,既保持了传统的书、画风格,又发挥了晶莹光洁的瓷面特色,有相得益彰的效果,且经久不泯。
瓷刻大师——程佩初
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“海派瓷刻”代表性传承人
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工艺美术研究中心瓷刻工作室领衔大师
匠客工场海派瓷刻讲师
程佩初自小学习书法、绘画、篆刻,从1971年开始接触瓷刻。从事瓷刻前曾做过竹刻、金属雕刻。第一次接触瓷刻,是由于当时工作单位空间改造,买进了一批瓷砖,他觉得有趣,就在瓷砖的表面上刻一些剪影。后机缘巧合,受到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工作的杨为义大师的点拨。程大师总说自己是个“死脑袋”,喜欢上瓷刻就一直做,这一刻四十多年就过去了。自此,程佩初从业余转向了专业学习、创作瓷刻的道路。
40多年来,程佩初孜孜不倦地钻研这门极考验耐心的技艺。一说起瓷刻,他的眼睛就会亮起来。程佩初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瓷刻有《八十七神卷》《京剧人物》。有别于其他人的瓷刻作品,程佩初恰到好处地刻出了独特的艺术雅趣,将人物瓷刻推向了一个新高峰。
作品展示